 

大小抖动(随机)的数值越大,抖动(随机)的效果就越明显。笔刷圆点间的大小反差就越大。这个百分比是笔刷直径与1像素之间数值差的比例。 大小抖动的最小直径计算式为:笔刷直径-(笔刷直径×抖动百分比)。答案如果为0就加1,如果为小数就四舍五入。 如果笔刷的直径是10像素,大小抖动是100%的话,变化的范围就是10~1像素。如果大小抖动是50%,变化的范围就是10~5像素。 如果笔刷的直径是12像素,大小抖动为100%的时候变化的范围是12~1像素,50%的时候是12~6像素。30%时候是12~8像素。 上面的计算过程比较枯燥,大家可能短时间内难以思考通彻。这没有关系。这里只是演示一个推导过程和控制原理。在实际使用中很少需要这样精确的计算。 注意在大小抖动下方还有一个最小直径的选项,它是用来控制在大小抖动中最小的圆点直径的。如果大小抖动100%,最小直径30%的话,绘制效果等同于单纯大小抖动70%。如果两者都为100%就等同于没有大小抖动。 可是,刚才已经通过公式知道了计算最小直径的方法,也可以用大小抖动的数值来控制最小直径。那为什么又要有这个“画蛇添足”的选项? [page_break] 这个问题先放一下,我们来绘制三条直线: 第一条直线:把笔刷直径设为10像素,间距150%、圆度100%、大小抖动0%。控制关。 第二条直线:在上一条设定的基础上,启用大小抖动下面的“控制”选项,选择“渐隐”,后面的数字填20,最小直径0%。如下左图。 第三条直线:在上一条设定的基础上,将最小直径设为20%。如下中图。效果见下右图。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首先明白什么叫渐隐。 渐隐的意思是“逐渐地消隐”,指的是从大到小,或从多到少的变化过程,是一种状态的过渡。就如同喝杯子中的饮料一样,喝的过程就相当于饮料的渐隐过程。 现在来看第一条直线,那样的设定实际上使整个“动态形状”选项形如虚设,因为没有任何有效的控制设定。 而第二条直线打开了渐隐控制,意味着从10像素的大小开始“逐渐地消隐”,消隐到多少?到0像素为止。所以我们看到笔刷圆点逐渐缩小直至完全消失。 那么这个渐隐的长度如何控制?就是后面填的数值20,这个20代表步长,意味着经过20个笔刷圆点。大家可以去仔细数一下。 第三条直线打开了最小直径的控制,10像素的20%就是2像素,此时渐隐选项不能完全消隐笔刷了,消隐的最小值是2像素。步长仍然为20步,那么从10像素过渡到2像素的过程是20个笔刷圆点,20个笔刷圆点之后保持2像素的大小,这2像素永不消隐。 你和恋人到麦当劳用餐,买了一罐饮料,那么: 如果你对这罐饮料不感兴趣,从头到尾碰都没碰过。那就像第一条直线那样。 如果你对这罐饮料垂涎三尺,趁着她(他)上洗手间的时间飞快地喝完,只留下一个空杯子。那就像第二条直线。 如果她(他)在杯子上刻了一个记号,告知你当她(他)回来时饮料的水平面不能低于这个记号,说明你的恋人太了解你了,而你只好像第三条直线一样,因为对方的远见卓识而控制好你自己。 你喝饮料的过程就是渐隐,你喝饮料的时间就是步长,在杯子上你恋人刻下的记号就是最小直径。 大小的控制除了渐隐之外,还可以使用钢笔压力、钢笔斜度、光笔轮。这三个选项需要有另外的硬件设备。如下左图是使用钢笔压力绘制的效果。所谓钢笔是一种输入设备,称为数字化绘图板。用一支电子笔在配套的底板上移动来代替鼠标。如下右图。底板可以感应笔尖接触的力度大小(通俗地说就是下手轻重的区别)。这种压力效果是普通鼠标无法模拟的。光笔轮是电子笔上附带的拇指轮,可转动这个轮子来控制效果。如果没有这种设备这些控制选项是无效的。注意这里的钢笔与我们以后教程中的矢量绘图工具钢笔是完全不同的。  
至于“动态形状”中其他的两个控制选项“角度抖动”和“圆度抖动”,顾名思义就是对扁椭圆形笔刷角度和圆度的控制。定义过程和相应关系与前面所说的大小抖动是一样的,这里就不再介绍详细过程,大家自己动手去试验效果。为了让效果更明显,最好先更改一下前面所用的笔刷:角度90,圆度50%,间距300%。如下图。 
所谓角度抖动就是让扁椭圆形笔刷在绘制过程中不规则地改变角度,这样看起来笔刷会出现“歪歪扭扭”的样子。如下左图。 圆度抖动就是不规则地改变笔刷的圆度,这样看起来笔刷就会有“胖瘦”之分。可以通过“最小圆度”选项来控制变化的范围,道理和大小抖动中的最小直径一样。如下右图。  注意,在笔刷本身的圆度设定是100%的时候,单独使用角度抖动没有效果。因为圆度100%就是正圆,正圆在任何角度看起来都一样。但如果同时圆度抖动也开启的话,由于圆度抖动让笔刷有了各种扁椭圆形,因此角度抖动也就有效果了。 翻转X与翻转Y的抖动选项同笔刷定义中的翻转意义相同。但在正圆或椭圆笔刷下没有效果,在其他形状笔刷下才有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