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温与摄影有什么关系呢?和Photoshop的“照片滤镜”有什么关系呢?
我提醒大家一句,摄影是和光、是和影打交道的艺术,而色温又是光源光谱特性的标志! 所以在摄影领域,光源要根据它们的色温进行定义。所以两者就结合在一起了。成为了摄影的专业名词。
颜色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物理上的作用,所有颜色印象的产生,是由于时断时续的光谱在眼睛上的反应,所以色温只是用来表示颜色的视觉印象。
由于光线是由不同温度的光源所发出,这样不同环境中的同样颜色表现会有所不同,这使得我们在用相机的拍摄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相应的增加了。
对于传统照相机来说,就可能要选择不同的胶片(彩色胶片的设计,一般是根据能够真实地记录出某一特定色温的光源照明来进行的,分为5500K日光型、3400K强灯光型和3200K钨丝灯型多种。)加上一些滤色镜来调整色温。
因而,我们必须得懂得采用与光源色温相同的彩色胶卷,才会得到准确的颜色再现。如果光源的色温与胶卷的色温互相不平衡,就要靠滤镜来提升或降低光源的色温,使与胶卷的固定色温相匹配,才会有准确的色彩再现。
色温与数码相机的白平衡
在数码相机上,没有胶卷,那么怎样来处理色温这个问题呢?
这就要提到数码相机的专有名词“白平衡”了。白平衡这个概念在传统相机中是没有的。因为传统的胶卷的感光已经固定了,只有CCD在作感光元件时才有,一般都是自动控制的,但作为专业用最好有手动白平衡控制功能,使景物的色彩比较准确地重现。
所谓白平衡,就是相机对白色物体的还原。当我们用眼睛看这个多彩的世界时,在不同的光线下,对相同的颜色的感觉基本是相同的,比如在早晨旭日东升时,我们看一个白色的物体,感到它是白的;而我们在夜晚昏暗的灯光下,看到的白色物体,感到它仍然是白的。这是由于我们人类从出生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人的大脑已经对不同光线下的物体的彩色还原有了适应性。
但是,作为相机,可没有人眼的适应性,在不同的光线下,由于CCD输出的不平衡性,造成相机彩色还原失真:具体到拍摄白色物体的时候就表现为不是偏蓝,就是偏红,从而造成整个拍摄的图像彩色失真。
因此,如果照射物体的光线发生了变化,那么其反映出的色彩也会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反映到相机里,就会产生在不同光线下彩色还原不同的现象。
对于数码相机来说是白平衡的问题就是色温的问题,对传统相机来讲色温的问题就是胶卷的问题和滤镜的问题。
如果我们拍的图片偏色怎么办?
我们通过上面的讲解,已经了解了色温的概念,那么最简单的识别方法是:根据色温理论,偏红即表示色温偏低,偏蓝即色温偏高。
解决方法:
1、正确调整数码相机色温控制开关或正确设定数码相机上对应的光源开关,正确调整白平衡。
2、对传统相机而言,就是正确选择胶卷,并且加滤镜。
我们现在不用相机,也想加滤镜做处理,那就用PS的这个命令给传统相机加滤镜或给数码相机设置白平衡吧!